近日,工信部公布2023年度綠色制造名單,拓斯達成功入選全國205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。
綠色制造名單是由工信部組織開展的一次全國性評選活動,其中,“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”的評選需要對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、綠色生產、綠色回收等關鍵環節進行實地調查并全面評價,目的是為了發揮核心企業的主體作用,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持續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,實現綠色發展。
在國家綠色制造、高質量制造等政策指導下,通過智能化升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已成為制造行業趨勢。拓斯達機器人事業部結合實踐,為我們帶來了2023年的總結和2024年的展望,在“綠色供應鏈”的加持下,他們又有哪些助力客戶的舉措呢?
本期,我們邀請到了拓斯達董事、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張朋,聊聊機器人這場全新的行業浪潮以及2024年的發展方向。
為客戶的需求“造人”
在3C產品制造行業(簡稱“3C行業”),事業部近年持續深耕,除了與伯恩光學、立訊精密、捷普綠點等客戶持續保持良好的業務合作外,還與華勤技術等客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。
3C行業對生產效率和精度要求越來越高,速度和精度的優劣直接決定企業的效率和良率,也是企業降本增效的核心要素。
“圍繞客戶對機器人速度、精度的需求,我們不斷調研和反復論證,發現具有高精度、高柔性、高穩定性的工業機器人更符合客戶要求?!睆埮笳f。
事業部積極了解行業客戶需求,為了解決精度、負載、速度三方需求,依托控制、伺服、視覺三大底層技術推出全新升級的“六邊形戰士”——TRH2&TRH5系列SCARA,“超凡戰士”TRV007、TRV010、TRV012&TRV015系列桌面型小六軸。
在性能上,TRH2&TRH5系列持續滿足3C客戶對產品保持高負載需求的同時,對生產節拍及長期穩定性有較高要求,并能夠有效減少故障排查及維護保養的時間。

他提到,“客戶通過使用我們的解決方案,可以實現長期穩定的高效生產,并減少對人力資源的依賴。通過使用這些解決方案,客戶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占得先機,并創造巨大的價值。這種價值創造為公司提供了研發更好產品的動力?!?/p>
解決應用的最后一步
從單工藝人工替代到集成單工站、模塊化自動生產線,各類場景通過“機器人+”的實現,極大豐富了工業機器人技術迭代。

客戶引入拓斯達的機器人來簡化和優化生產線,可以自動執行那些重復且勞動密集的任務,不僅讓生產線運行得更加順暢,還大大降低了由于人為操作失誤導致的錯誤。除此之外,客戶遇到的非標設備通用性不足、設備復用率低、穩定性差以及成本控制困難等問題,拓斯達都會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,幫助客戶實現更順暢、高效、可靠和經濟的生產線運營。
張朋說,“在3C行業,尤其是這個傳統的手機廠,客戶往往需要的不只是一臺機器人,而是我們的‘機器人+’。今年我們也做了許多試點,其中柔性工作站為客戶提供了極大的價值體現,幫他們省去人工,不用做成非標自動化?!?/p>
智啟新章/ 2024
“目前,我們已打通上游核心零部件、中游機器人本體和下游系統集成,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。我們的工業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3C、包裝、新能源、汽車零部件制造、5G、光電、家用電器等領域。在新的一年,我們要立足核心技術,不斷深挖行業需求,關鍵是要穩中求進,助力企業提質增效和穩健經營?!睆埮笳f。
做易用好用的一家人
“拓斯達是一個智能硬件平臺,如今已自主研發掌握了控制器、伺服驅動、視覺系統的核心底層技術,逐步實現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,為行業提供“易用好用”的機器人。”張朋表示。

展望2024年,事業部會繼續致力于技術研發和創新,秉持以市場需求和客戶痛點為導向的原則,努力研發出更多創新產品,以保持行業競爭力。張朋明確,“我們的目標是不斷完善產品矩陣,推動智能制造的發展,為制造企業提供具有競爭力的機器人以及‘機器人+’產品。”
做懂行業工藝的一家人
依托公司在注塑領域的優勢,事業部更加注重市場應用深度拓展,充分發掘細分領域的市場潛力,如玩具、眼鏡等,不斷往縱深發展,努力把注塑這一優勢領域做大做強做優,服務更多行業客戶。
他說,“除了注塑行業之外,我們還會深入挖掘電子行業的特定需求,傾聽行業客戶對機器人的需求、期待,我們的目標是不斷打磨機器人及其應用方案,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。”
做協同提效的一家人
關于如何讓“機器人+”走得更遠,張朋有了一些新的思考。他說,“今年我們組建‘機器人+’應用團隊,打造細分領域的柔性化工作站,并持續探索應用場景的智能化,幫助客戶提高生產效能,推動制造智能化進程。”
在注塑行業,工業機器人被用于注塑后段,形成分揀、檢測工作站等,為客戶打造了一條從中央供料到注塑成型、取出輸送、后段自動化的全流程產線。
至于數控機床板塊,機器人也可以通過多個單工站,實現金屬工件輸送、換料、加工、下料的全自動化,形成模塊化自動生產線。
事業部將持續探索智能化應用場景,關注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標準化和模塊化,以及機器人本體的柔性重組。此外,事業部還將工作站與AI結合,讓機器人更易用好用,調試更簡單,同時具備更高的柔性,可以處理更復雜的工作場景。